《為父的心》

【牧者的話】陳子坤傳道

小時候,父母在節日時候總會與親友相聚慶祝。記得有一年的中秋節,眾親友一起去燒烤賞月,而小孩子則圍另一邊玩蠟燭、燈籠。當時的一班小孩子,最大的也不過是六、七歲,大家都少不更事,將燒烤的炭連同蠟燭一起丟在月餅罐裡燒,火燒起來又兇又烈,火焰冒起來有人的高度,驚動了另一旁的大人,用沙土將火撲熄。事後父親大興問罪之師,一眾小孩子中只有我一個被罵得狗血淋頭,其他家的孩子只勸戒兩句便了事。長大後,發現這樣的場面在每個家庭也是差不多的。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特別嚴厲,對別人的孩子就極之寬鬆。所以,即使孩子們同時犯了相同的錯誤,我們很少在街上見人責備別人的孩子,打好、罵好,總是向自己的孩子落手。就算真的有人當街責備別人的孩子,動機多是出於洩忿,而非管教。

中國人有一句說話:「棒下出孝子,嚴師出高徒」。或者這理念與現今以奬勵為誘導的正向心理學有所不同,但其嚴厲和責備的背後,都是出於愛與管教。正所謂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,責備是要人從歧途當中回轉正路,若沒有愛,別人也懶得去管、懶得去教,更遑論要責備你呢。

但人就是不喜歡被人管教。尤其是當人越大、知識越多、經驗越豐富,就越不喜歡接受管教批評。人亦為求保持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,選擇將提醒、指教的說話埋在心底,不說出口,反正是別人的事,與我何干。

記得讀書的時候,有一位老師曾這樣提醒同學們:「今天人在你面前說你的不是;他日人在你後面說你的不是。」回想起年少的時候,對父親的責備只感到滿肚委屈,到長大後,才明白為父的心,一切的責備都是要我在教訓中成長。若今天仍有人在你面前給你提醒,甚至是責備,你要好好珍惜。

箴言 13:24 「不忍用杖打兒子的,是恨惡他;疼愛兒子的,隨時管教。」

箴言 27:6 「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;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