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是個未信主,未決志的人》

【訪宣分享】俊樂

大家好,我是來自趁早的俊樂。

工作上認識到冠峯,然後喺2022年7月23日首次認識趁早的各位,認識到這班同行者正正就是我參與是次美福教會訪宣的原因。

作為一個非基督徒,或者我的觀點會相對抽離,我很記得第一日到步,在美福教會楊牧師就有提及到美福教會其中一個特點是重視細節,例如在崇拜當中會提供的毛氈,細節在於清洗後不單止安放好,而是會再獨立包裝。包裝代表的不只衛生,而是一份安心以及重視。

他們重視互動,在疫情期間有許多活動也變為線上,線上的互動困難在於令人投入和有參與感,說來困難他們也沒有放棄思考當中的可能性。在線上活動中他們會加插一些環節,例如在答對問題或互動後,會有食物外送的獎品。互動不只於獎品,是一份投入而參與其中的感覺和互動所帶來的連繫。

他們重視關係,在小組中有小小組,又有小小小組,稱之爲「微細胞」,我不清楚如此細分作用大不大,而令他們關係極之緊密,但我看見的是他們會友之間很願意分享自己的大小事,互相扶持互相幫助。在我看來不是有美福教會才有他們,而是有他們才有美福教會。

結果是層層緊扣的,我就算在現場,現在複述的也只是影入眼簾的成果。

若要說最深刻的就是他們作為群體的行動力,「試咗先講啦」單單這句已經不是口號,是行動、是嘗試。就算或得或失,在我們行動的瞬間,在為我們所信的而嘗試的時候,我們都已經在一同經歷,一同凝聚這個群體。